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说课启新程,教育焕新篇

发布日期:2025-03-03    作者:曹婷     来源: 学前教育学院      点击:

在教育转型与发展的浪潮中,学前教育学院于2025年2月4日上午举办说课比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此次比赛覆盖六个教研室,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学的多元风貌与创新活力。

一、各教研室说课亮点精彩纷呈

(一)学前教育教研室: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领域教学核心经验》课程小组说课内容全面、理实融合,教学设计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情,教师表现出色,但学情分析缺乏数据支撑、教材重构需优化、团队协作待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小组深入探讨课程建设,提出优化内容、创新方法、完善评价、“校-园联动”等改革措施,同时指出学生成绩比重不合理、实习实践机会缺乏等问题。《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小组说课准备充分,融入数字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模式,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但实践课时、教学资源、教师交流等方面有待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研室:特色模式助力学生成长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构建“235”教学模式,贴合课程与学生需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二)》的“四动三有”教学模式,涵盖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梳理“勾-讲-练-化”思路,纳入增值性评价,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与优势。

(三)早教婴托教研室:实践导向优化课程教学

《幼儿园/托育环境创设》课程目标明确、教材分析深入、教学方法多样、过程清晰,能有效利用资源,但创新与反思不足。《奥尔夫音乐》课程说课准备充分、内容合理、手段多样、资源丰富,但课程安排、学情分析、创新方面存在欠缺。《幼儿/婴幼儿游戏》课程重构合理、思政融入、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团队协作。《婴幼儿行为观察分析》课程思政融合、岗课赛证结合,有效提升学生能力。《蒙台梭利教学法》理念清晰、结构完整、实践性强、互动性好且注重反思,有力推动课程实施。

(四)语言教研室:创新驱动语言教学变革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课程借助 AI 软件 deepseek 的智能语音评测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大数据精准教学以及智能软件辅助创作对比等,显著提升了语言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针对不同方言区学生的发音特点制定的纠正技巧,如南方学生平翘舌音区分、北方学生轻声儿化音强化等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课程进行深度挖掘,从语言文化背景阐述普通话与儿童文学的联系,有效拓宽了教学视野。

《幼儿文学》课程,老师们对课程基础的清晰界定为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的实践案例与创新理念,如故事表演、创意写作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幼儿文学教学的发展,独特的教学思路,像创设情境引导创作儿童故事,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对儿童文教学的深度探索热情。

(五)书法教研室:团队协作彰显教学合力

李德慧、胡语希、马宇三位青年教师在书法(三笔字)说课中表现出色。李德慧对课程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让学生领略书法深厚底蕴;胡语希提出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涵盖作品创作、知识竞赛、书写过程评价等,全面考查学生素养;马宇分享的书法与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如依据学生心理设计激励机制、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等,为书法教学带来新思维,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优势。

(六)学前艺术教研室:多元创新拓展学前艺术教育边界

学前艺术教研室教师说课亮点突出。在课程内容整合拓展方面,传统绘画与数字学前艺术融合,学生借助3D建模软件创作立体绘画、用数字绘画板绘制动态插画等,极大拓宽创作空间。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教学,如“校园文化学前艺术创作”项目、情境教学法模拟学前艺术场景等,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跨学科融合成果显著,“绘本创作与表演”“光影学前艺术与物理探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多元化评价方式涵盖多主体、多维度,如作品展示平台收集公众反馈,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二、总结与展望:砥砺前行开创教学新局

此次说课比赛是学前教育学院教学实力的集中展示与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各教研室的创新实践为教学注入活力,而暴露的问题为改进提供方向。学院后续应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与优化配置,确保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建立健全课程协同机制,促进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过程与评价反馈。

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与学院有力支持下,学前教育学院必将在教学领域持续突破,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推动学院教学工作迈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学前教育学院召开2024年下学期学生座谈会

关闭